从为中卫高庙保安寺做修复,到走出宁夏为各地古建筑“整容”,40多年来,作为古建彩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进德的手艺被一次次定格在古建筑的一梁一椽上,在他的绘笔下,这些经历岁月打磨的建筑又重新“动”了起来。今年,陈进德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牛滩村的非遗保护项目“中卫古建筑彩绘”传承基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彩绘元素随处可见,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陈进德正在为徒弟讲解建筑彩绘技巧。
陈进德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1983年参与中卫高庙保安寺彩画修缮,并拜知名画匠王在田为师学习彩绘,正式开启了他古建筑彩绘和油漆技艺的学习生涯。他白天跟着师父认真学习彩绘知识,晚上不断钻研,很快掌握了建筑彩绘工艺程序。
“我从小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开始做油漆绘画,我家柜子上的画都是自己画的,也跟着师父到处帮忙给柜子画画,后来才有机会进入高庙修缮古建筑。”陈进德说。
展开剩余67%陈进德深耕建筑彩绘领域,其作品遍布各地,他和他创建的宁夏艺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旗下团队成员的脚步并未局限于中卫,周边省市县多处古建筑都留下了他们精美的彩绘作品。40多年的彩绘经历,陈进德所到之处,都收获了很多赞誉。
陈进德正在彩绘
陈进德介绍,“中卫古建筑彩绘”是属明清地方彩绘的一种形式,这些彩绘主要依托寺庙而得以保存,中卫彩绘逐渐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官式彩绘,又带有地方彩绘特色的中卫彩绘工艺,并衍生出“油饼子圈子”“狗尾巴云子”“莲花瓣子”“如意头”“明柱吞口”等地方独特图案,是一代代古建筑彩绘传承人在吸收“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氏彩画”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富有吉祥寓意的“如意旋子彩画”法式,在不断积淀中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规制。
“古建筑彩绘最难的是‘打好底子’。为了能让效果更好、保存时间更长,徒弟们首先要变成‘施工队’,清理砍挠、撕缝下竹浆、木件汁浆、捉缝灰、使麻干轧、压麻等步骤完成,算是打好了绘画底子,才能开始彩绘创作。”陈进德说。
在古建筑修缮里,彩画不属于古建筑的结构,是一种装饰工艺,也是最后一道工序。谈起古建筑彩画,陈进德总是滔滔不绝:“彩画修缮在古建筑修缮里算是冷门,但这相当于‘脸面和形象’。人家把木结构、门窗做好了,需要你去‘上妆’。就像一个人,一眼看过去美还是丑、打扮是否协调,能够直观感受出来。”
陈进德不仅在技艺上不断钻研,还积极投身于传承事业。他创办了农耕文化小院作为中卫古建筑彩绘的传承基地,亲自为学员授课,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艺。同时,他还带动残疾人群就业,为中卫非遗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壮大古建筑彩绘队伍,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把中卫建筑彩绘传承下去。我们也积极探索创新,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让这些建筑彩绘文创产品走进百姓家庭,融入日常生活中。”陈进德说,作为中卫建筑彩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会继续坚守,为古建筑彩绘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断绽放光彩。
▌来 源:《中卫日报》互联网炒股放大平台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平台网_证券配资公司_平台配资炒股观点